如果少了童子功,還能成為演奏家嗎...
2/28/2019
這是在音樂界時常出現的問題。
通常台上的演奏家總是從幼年就開始練就了一身技術,所謂「童子功」,讓音樂技巧與自己的身體一起成長。尤其鋼琴與弦樂這樣的樂器,需要從小肌肉鍛鍊起,時常台上的大師都是五六歲(也有更早的),就開始學琴了!
所以,若沒有從幼年練就童子功,就甚難成為一流音樂家了嗎?!
近日讀到一句話說到:
「比起火花四濺的技巧,細膩的內心與不懈的堅持,才是成為大師的必要條件!」
我覺得真是說得好極了啊!
在此也與大家分享幾位少了「童子功」訓練的大師,他們是如何創造精湛的藝術吧!
1. 鋼琴詩人傅聰
生於1934年,傅聰是中國最偉大的鋼琴大師,是中國一代翻譯大師傅雷的兒子,藝術世家的氛圍讓他年幼時就展現音樂天賦,但是他七歲半開始習琴三年卻中斷了,直到十六歲真的愛上音樂,才繼續拜師學藝。而十八歲時與上海交響樂團協奏曲演出備受注目,21歲時參加世界最頂尖之第五屆華沙國際蕭邦鋼琴大賽獲得第三名與最佳「馬祖卡、波蘭舞曲」詮釋獎,是當時華人樂壇最了不起的成就。
傅聰是我的師丈,記得我在皇家音樂院時,每周到老師家學琴,遠遠就會聽到傅聰 在頂樓的練琴聲,每天一定要堅持把蕭邦24首練習曲練完才開始練習接下來的演奏曲目,這樣的恆心數十年來如一日般的堅持,真的讓我內心景仰啊!
傅聰從來不是炫技的大師,他有一種娓娓道入人心的深刻,一種深邃的東方氣質,因而雋永。就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曼赫賽」都在小說中琢磨過傅聰大師的音樂韻味呢!
若在網路搜尋,傅聰的影音真的很少,他低調且內斂,總覺得自己還不夠而不斷的磨煉自己,也不放上網路張揚,若要品味他的藝術真得到音樂廳裡去細細體會。
只有找到的這幾支:
蕭邦夜曲,傅聰大師真誠的詩意非常迷人
蕭邦音樂大賽的介紹影片:
2. 戰火中的傳奇鋼琴家:鄧泰山
生於1958年戰亂時期的鄧泰山,父親是詩人,母親是他的鋼琴啟蒙老師,但在他童年是越戰時期,得把鋼琴用牛車載到防空洞裡,習琴歲月是在躲轟炸中度過的!
在越戰結束後1977年到了莫斯科學習,雖然有很高的天份但是兒時的資源不足,幾乎是砍掉重練!他當時的同學還真是強啊:有Porglerich與Pletnev呢!不過就在努力三年的練習,竟然就在1980的蕭邦鋼琴大賽贏得第一名,且是最佳協奏曲、最佳馬祖卡與波蘭舞曲詮釋大獎!也是第一位東方人獲得蕭邦鋼琴大賽首獎的!
在越戰結束後1977年到了莫斯科學習,雖然有很高的天份但是兒時的資源不足,幾乎是砍掉重練!他當時的同學還真是強啊:有Porglerich與Pletnev呢!不過就在努力三年的練習,竟然就在1980的蕭邦鋼琴大賽贏得第一名,且是最佳協奏曲、最佳馬祖卡與波蘭舞曲詮釋大獎!也是第一位東方人獲得蕭邦鋼琴大賽首獎的!
這簡直就是傳奇中的傳奇啊!
沒有扎實童子功,有天份有毅力更有砍掉重練的勇氣,大師的誕生,先領悟了人生在鍛鍊技巧,是段流傳的佳話!
鄧泰山的音樂詮釋,沒有誇大的情緒,在穩定的節奏中有一種真誠的質樸,直驅聽者內心。來聽聽大師的演奏吧!
鄧泰山大師的1980蕭邦鋼琴大賽實況
3. 二十歲才學琴的天才大師
也許大家對這個名字有點兒陌生:法國鋼琴家、作曲家Lucas Debargue, 他是2015柴可夫斯基國際大賽上誕生的新星!儘管他沒有拿到冠軍而是第四名,卻是那年最受矚目的焦點,大家為著他光影迷離的樂聲著迷,最令人驚豔的是,他半工半讀的求學經歷,在二十歲才正式拜師學琴更是令媒體爭相報導!
Lucas表示,雖然十歲第一次萌生學琴的意念,但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15~20歲時在文學專業中專研,直到二十歲與巴黎的師範音樂院Rena Sherevskaya教授正式學琴,五年後即在柴賽獲獎,獲評為:'whose incredible gift, artistic vision and creative freedom have impressed the critics as well as the audience' (他無與倫比的天賦、藝術視野與創意的自由,給我們極大的驚豔!)
儘管技術上無法與俄羅斯鋼琴家的力度與速度相比,那晚他演奏的Ravel「夜之幽靈」表現出音樂的層次、觸鍵的控制力、踏板的運用,卻呈現一種輕靈灑脫的氣質,這樣的曲目充分展現他獨特的細膩與靈氣。
來聽Lucas Debargue的Ravel
讀至此,也許大家會覺得缺乏童子功,就與「超技」無緣?!其實並不然!
接下來介紹這位鋼琴家,真是跌破大家眼鏡啊!
4. 鋼琴炫技大師Arcadi Volodos
提到Volodos大家對他的印象就是一位超技大師,除了令許多鋼琴家都望塵莫及的高超技巧,他還擅長把原本就艱難的樂曲,改編得更超技!簡直就是一位奇才!
聽聽看Volodos把土耳其進行曲改編得多麼讓人眼花繚亂啊!
但是,這位技巧絕頂大師,其實16歲才開始正式專研鋼琴呢!他原本是學習唱歌與指揮,十六歲開始以刻苦的鍛鍊與本生超絕的天份,在1997年與SONY唱片公司出版的炫技專輯造成極大轟動!
走筆至此,
這些大師們真是給我無比鼓舞啊!因為我也是一個缺乏童子功的Pianist,在19歲時愛上蕭邦愛上鋼琴才不顧一切地追求音樂的路!
(也許有些朋友沒有看過,我也附上我的故事)
這些大師們給我的鼓舞不是他們無與倫比的天賦,而是他們為自己熱愛的音樂所獻上的生命,打破缺乏扎實童子功的迷思,以充滿生命力的詮釋,開拓出一片完全不凡的音樂版圖,恣意飛翔!但我並不是指「童子功」不重要,我想說的是,其實,對音樂的熱忱與持之以恆的努力,還有靈敏感受與理解力,要比燦爛的技巧重要多了!
正如魯賓斯坦,他常常笑說自己的音樂會的錯音,掃一掃都可以再開一場音樂會了!當然這是大師謙遜的玩笑話,但魯賓斯坦大師,是以發自內心溫暖的聲音,深深扣住聽者的心的!
如果幼時錯過了學琴的機會,千萬不要覺得不可能了!
所以,也許我們不是要問:「你幾歲開始學琴的!?一天練幾鐘頭」?而是:「你有多愛音樂,你願意為音樂付出多少?你願意多堅持」因為那份願意為音樂奉獻的心與不間斷的持續,才是真能拉近難以達到的「完美」的最重要原因啊!
(inspired by 人人愛樂文章)
延伸閱讀: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