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結構說話~當代建築在東西
10/14/2008英國倫敦~ 倫敦海德公園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今年由Frank Gehry所設計 前面是新的Pavilion, 後頭是古典建築的Serpentine Gallery 倫敦的海德公園,每個夏天都會誕生一座享年三個月的當代建築, 他們有著同樣的名...


倫敦的海德公園,每個夏天都會誕生一座享年三個月的當代建築,他們有著同樣的名字 ~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自2000年起,海德公園裡的畫廊Serpentine Gallery每年邀請不同的世界級建築師來設計這個Pavilion,
英格蘭莊園的夏天~
9/09/2008夏天的一個週末, 遠離全是觀光客的倫敦,來到鄉間,呼吸清爽的英格蘭空氣。 那是我的好友Meg 家,每次拜訪總因這乾淨的空氣與眼前一望無際的田園風景而心曠神怡。 這回多了個難得的大太陽與藍天白雲, 我在莊園裡享受乾爽的日光浴!

夏天的一個週末,
遠離全是觀光客的倫敦,來到鄉間,呼吸清爽的英格蘭空氣。
那是我的好友Meg 家,每次拜訪總因這乾淨的空氣與眼前一望無際的田園風景而心曠神怡。
這回多了個難得的大太陽與藍天白雲,
我在莊園裡享受乾爽的日光浴!
星空下我在倫敦的屋頂上~~划船!!!
8/03/2008Psycho Building的展覽! What am I doing? 倫敦市中心 背後是摩天輪London Eye 身旁是Royal Festival Hall 我在星夜裡 半空中 屋頂上 划船!!!

What am I doing?
倫敦市中心
背後是摩天輪London Eye 身旁是Royal Festival Hall
我在星夜裡 半空中 屋頂上 划船!!!
當代藝術~挑戰你的腦袋!
7/20/2008At Tate Modern, London 1917年 法國藝術家杜象(Duchamp)將這小便桶放入展覽場, 完全挑戰了藝術的定義: 藝術不再是高超的技巧展現或另層次的精神追尋, 而是以新穎的思維或觀念取勝! 這個'尿壺'取名為 '噴...

1917年 法國藝術家杜象(Duchamp)將這小便桶放入展覽場,
完全挑戰了藝術的定義:
藝術不再是高超的技巧展現或另層次的精神追尋,
而是以新穎的思維或觀念取勝!
這個'尿壺'取名為 '噴泉' (fountain!)
將一個現成物不經加工的直接放入展覽,
直至近百年後的現在,
還是讓眾人腦中充滿問號: 這是藝術嗎 ?
裝置藝術在倫敦
10/23/2007Veronica at South Bank, installation art, 噴泉 , 嘔吐成為噴泉水源 !!! 裝置藝術盛行在七零年代 (installation art) , 是概念藝術的一種延伸 (conceptual art) 。 也許早在 191...

裝置藝術盛行在七零年代 (installation art),
是概念藝術的一種延伸 (conceptual art)。
也許早在1917年當法國藝術家杜象(Duchamp)將馬桶放入藝術館展覽,
這位達達主義的先驅,強調作品的創意概念(idea)勝過其最後所呈現的美感,
就已種下了概念藝術的種子。
Chalet Art Exhibition!
10/04/2007回到倫敦, 一進家門竟發現傢俱都不見了...!!!??? 打開窗簾, 天啊!!!! 原來我的室友把家後院當成泰德摩登畫廊, 竟讓傢俱們到後院去當裝置藝術啦!!!

回到倫敦,
一進家門竟發現傢俱都不見了...!!!???
打開窗簾, 天啊!!!!
原來我的室友把家後院當成泰德摩登畫廊,
竟讓傢俱們到後院去當裝置藝術啦!!!
聽得見的文學~ 古典音樂在英國
5/30/2007Veronica at Royal Opera House 倫敦皇家歌劇院 說起英國的古典音樂史, 可能許多人都與我一樣要愣住半天, 使勁的想... 最後也只喊出'韓德爾'這個巴洛克時期的大將 ! 可是仔細推究, 韓德爾雖然在1714年到達倫...

Veronica at Royal Opera House 倫敦皇家歌劇院
說起英國的古典音樂史, 可能許多人都與我一樣要愣住半天, 使勁的想... 最後也只喊出'韓德爾'這個巴洛克時期的大將 !
可是仔細推究, 韓德爾雖然在1714年到達倫敦, 並入藉為英國人 且成為巴洛克時期唯一能與巴哈相比擬的偉大音樂家 ,
但他出生在德國, 其實是純正的德國血統.
事實上, 英國在十六世紀時, 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牧歌, 經文歌與彌撒曲...
並出現了一批相當傑出的聖樂作曲家, 如Tallis, Byrd與Gibbens
但自十六世紀末 英國清教徒主義運動, 反對人文主義, 排斥娛樂, 視舞蹈 音樂與藝術為罪惡,
所以英國的音樂創造自Purcell(1658-1695)之後, 經歷了幾乎兩百年的沉睡時期!
當歐洲經歷著洛可可 新古典與浪漫派風潮, 英國幾乎沒有英國本土的作曲家!
雖然如此, 但其實從十八世紀始, 倫敦一直有很高水準的聽眾與演奏團體, 高級劇院音樂廳, 但都演奏義大利歌劇或是德國的交響曲,
直到十九世紀末葉, 英國才出現了屬於自己的浪漫樂派與國民樂風,
尤其以Vaugham Williams與Elgar最為出名.
Tea for life ~ the proper Englishness
4/01/2007Fortnum & Mason, Piccadilly London "There are few hours in life more agreeable than the hour dedicated to the ceremony know...

Fortnum & Mason, Piccadilly London
more agreeable than the hour
dedicated to the ceremony
known as afternoon tea."
Henry James
住在英國許久
我很是喜愛這兒的英文如同哼唱般的腔調
喜歡愜意的英格蘭紅磚建築與花園景緻
然而也許味覺早被東方食物給寵壞了
我一直無法說服自己以英式生冷三明治填飽肚子
但卻深深喜愛上英國人的喝茶文化
中國人喝茶早有幾千年歷史
但英國的下午茶傳統 自1840年才開始
因安娜女爵當時的家族總要等到八點才晚餐
所以她就要求侍者每下午送茶與小點心到她房裡
並邀請朋友們一同前來享用
這習慣到了1880年已廣為流傳於英國上流社會之間

Veronica in Yorkshire, Ripon, with English Red bricks
其實下午茶的意思並非喝茶 而是午餐與晚餐間的一餐
又分為low tea與 high tea
Low tea是四點的下午茶
High Tea是五點的’肉茶’(meat tea) 就是晚餐
而low或high只取決於用茶時的桌子
喝Low Tea時 坐在較矮的圓桌 (lounge table)
喝High Tea時 因為其實就是晚餐 餐桌本來就比較高
就像用餐時配上一杯茶
所以真正的下午茶指的是下午四點的Low Tea
通常分為三套:
紅磚印象~
3/04/2007Buildings in bricks, Victoria, London Veronica at Victoria&Albert Museum 印象中的英國與台灣 在我的腦袋裡 因紅磚建築連結出一種不太相同的相似處 自維多利亞時期 ...

Buildings in bricks, Victoria, London

Veronica at Victoria&Albert Museum
印象中的英國與台灣
在我的腦袋裡 因紅磚建築連結出一種不太相同的相似處
自維多利亞時期 (1840-1904)
紅磚似乎成為整個倫敦區最重要的建築石材
當時許多據磅礡氣勢的紅磚建築
華麗又繁複 映著滿佈綠蔭的英格蘭
特別鮮明亮麗
自二十世紀初 整個倫敦區也開了紅磚住家的風氣
而英國人愛園藝
住家幾乎都是有前後花園的房子
紅磚配上尖尖的屋頂和明亮大窗
成排站著 就是倫敦住宅區常見的景象
很是可愛
古堡的故事
1/21/2007米蘭Sfonzo城堡 兒時的記憶裡,城堡是一座蓋在山巔的尖塔與鐘樓, 總要經過一條蜿蜒的山路,涉過護城河, 就能到達這個 似乎藏著歡笑與美麗故事的地方。 我總喜愛古堡所呈現的誘人童話形貌, 並好奇裡面的華麗到底有麼令人激賞 ?

兒時的記憶裡,城堡是一座蓋在山巔的尖塔與鐘樓,
總要經過一條蜿蜒的山路,涉過護城河,
就能到達這個 似乎藏著歡笑與美麗故事的地方。
我總喜愛古堡所呈現的誘人童話形貌,
並好奇裡面的華麗到底有麼令人激賞?
細雨午後的賦格漫走~
3/10/2006Green Park, London Trafagar Square, Big Ben at the far end Notting Hill 今天的倫敦沒起霧 , 卻朦朧的埋在一層灰色陰鬱裡 , 細雨綿綿的天氣 , 獨自撐著我的紫色小傘 , ...


Trafagar Square, Big Ben at the far end

今天的倫敦沒起霧, 卻朦朧的埋在一層灰色陰鬱裡,
細雨綿綿的天氣, 獨自撐著我的紫色小傘,
漫走在熟悉又孤獨的古老街道,
試圖將自己鑲嵌在這幅寂寞的英倫風景裡…
與雪霏合演的威爾斯音樂會
2/13/2006在威爾斯音樂院彩排練習 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是我在皇家音樂院的同屆同學 , 這位認真又優秀的北京女孩 , 受現今最偉大的吉他演奏家 John Williams 的推薦 , 在畢業後 , 進入了同是馬友友的國際音樂經紀公司 , 事實上 , 她十多歲時 , Jo...

在威爾斯音樂院彩排練習

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是我在皇家音樂院的同屆同學,
這位認真又優秀的北京女孩,受現今最偉大的吉他演奏家John Williams的推薦,
在畢業後, 進入了同是馬友友的國際音樂經紀公司,
事實上, 她十多歲時, John Williams在北京給大師班時聽了她精湛的演出,
就將自己心愛的吉他留給了這位充滿天份及潛力的女孩…
如今, 年紀輕輕的雪霏已是古典吉他界的國際新星,
總是飛來飛去的將吉他音樂帶到世界各大演奏廳!
記得去年造訪柏林時, 經過知名的柏林愛樂演奏廳,
遠遠的見到一張大海報寫著: ’Princess of Guitar’
當時我還心想, ‘誰是’吉他公主’啊 ?! 回國一定要告訴雪霏’!
走近一看, 眼前就是雪霏投入在演奏中的相片…
想起她時常說的: ‘古典吉他音樂需要更被了解,
我希望將吉他音樂帶入大演奏廳! 它實在是十分豐富的樂器…’
其實, 作曲家像是貝多芬或蕭邦都很愛這個樂器, 但是都沒有為吉他作曲,
因為吉他有許多特別的技巧, 若是不會彈這個樂器,
很難完整的表達出它所有的可能性!
古典吉他其實是個很不容易彈的樂器,
但是因為許多人拿著它到處彈彈唱唱, 所以給了我們一種人人能上手的形象!
除此之外這樂器本身細緻的音色較難遠傳,
再加上大作曲家較少為它寫曲, 所以一直都無法擁有炫亮的舞台地位…
John Williams一生致力於推廣這六條弦中的綺麗世界,
十分惜才的提拔了雪霏繼續這項使命~
我在台灣學生時代學吉他, 參加黃潘培老師合奏團的演出

與雪霏已是很熟的朋友,
且我們身材相仿, 有演出時還常互借禮服呢!
雖然如此, 要與她一同演出還是令我十分興奮!
事實上, 在台灣學生時代我也學過吉他,
雖然後來還當了古典吉他社的社長,
但是這真不是能輕鬆就學好的樂器啊: 左手的把位加上右手的各樣弦上技巧,
這是一樣無須伴奏的獨奏樂器: 要以六根琴弦創造出旋律, 合聲加上對位的完整樂曲,
沒有為此樂器投入相當的時間及熱忱, 是絕對彈不出其風華和細緻的韻味!
聽過她多場演奏會, 我十分喜愛她極靈活的指頭下的音樂世界:
豐富的色彩想像中不時的流露出一種東方女性的柔情詩意,
極佳的演奏技巧讓她彈起琴來有種’纖細’的大將之風!

Wales College of Music音樂院琴房也是具有威爾斯當地色彩的石頭建築

演出前的排演
雪霏中場休息時不忘抱琴繼續練習

這次的音樂會是在威爾斯的音樂學院,
雪霏應邀在此給獨奏會和吉他大師班,
曲目中有首Tedesco所作的吉他協奏曲,
所以我就以鋼琴擔任她的管絃樂團!
有猶太血統的作曲家Tedesco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
雖是二十世紀的音樂家, 他的曲風偏為後期浪漫派,
如交響詩一般具有華美的色彩渲染力, 並影響了許多電影音樂作曲家!
我們演出的這首D小調吉他協奏曲將它的風格表露無遺,
尤其是唯美的第二樂章:西班牙式的神秘異國情調!
其中吉他與管絃樂團(鋼琴)各自都有十分重要的獨奏表現!
對我而言, 彈浪漫派的東西是讓我最自在且不需思索的,
我很自然的感受到樂曲中的情感與走向,
且雪霏也是如此的演奏家!
我們將音樂一句句的傳給對方, 似乎也不需太多言語解釋,
但音樂合的如此舒服自然!
和她合演, 更是感到音樂像水:
不停的留著, 沒有固定的形狀,
只能靜靜去感受它的流動, 且每一次都不一樣!
但還能如此相容! 只能靠演奏當時後的感覺與默契…
雖然我似乎只是伴奏, 但演完後有種自我超越的愉越滿足!
演出前, 我們都還擔心鋼琴與吉他音色不相容,
尤其吉他最美部份的是撥完弦後的尾音,
深怕被鋼琴較為巨大的聲量蓋住…
我很小心的控制聲響及音色,
沒想到效果比想像中美好!
尤其會後, 一位老先生默默的前來說: ’謝謝妳們! 那第二樂章讓我熱淚盈眶…’
我知道, 我心中的話化為音樂傳入另一顆易感的心裡了…
感動人, 總是演奏中最美最值得的一刻!

音樂會後與雪霏

每回音樂會後的隔日, 總是我親近那個城市的時候!
在威爾斯的首府Cardiff,
一定得逛逛它的城堡!
這座在羅馬人時期就已開始建立的古堡, 十二世紀起又陸續蓋起,
如今呈現的是一種中世紀的戰爭堡壘與新哥德式宮殿的結合!
我再其中走著, 頓時將時空拉回Tedesco第二樂章神秘浪漫的情節,
加上第三樂章中古時期跑馬式的節奏感!
逛著這古堡, 又在心裡聽了一回前一晚Tedesco的音樂意涵,
也許這一切生活中的真實經歷與感受, 顯現在音樂中, 讓我不曾覺得音樂抽象…!?

Cardiff Castle
中古浪漫的城堡鐘塔

還有小小護塔河
中世紀戰爭堡壘

逛完城堡, 還有另一個每回必走的地方就是: 國家畫廊美術館!
因為逛過歐洲各大城的國家畫廊, 心中暗想在Cardiff大概不會有令我驚異的收穫!?
原想走一圈快快瀏覽, 沒想到第一幅進入眼簾的作品竟是矯飾主義大家El Greco的作品!
接下來Rubens Turner, Rossetti, Henry Moore, 甚至還有光是顏色就令我著迷的文藝復興早期的波提切里的’聖母與聖子’!
於是我許久走不出Cardiff的這座大寶庫…
Cardiff National Gallery Museum

Botticelli's Madonna and child
坐上回倫敦的火車時,
雪霏正開始在音樂院給大師班,
我一路邊想著這位年輕的吉他演奏家能有今日的國際成就絕非偶然!
除了過人的天份, 要求藝術完美的個性, 還有她不稍停歇的努力及堅持:
為古典吉他提升國際舞台地位的使命!
我期待著她即將在三月由EMI發行的個人專輯,
她的音樂, 和她的毅力,
一路上, 環繞在我心中,
成為激勵我繼續向上的動力…
(雪霏網站www.xuefeiyang.com)
慈瑩 於倫敦 2006年2月10日
Woodhouse裡的芭蕾音樂會
12/11/2005在 Woodhouse 的這場音樂會是生命中另一個特別的經驗 ! Woodhouse 位於倫敦外圍的 Surrey 高級住宅區 , 是一棟十九世紀工藝主義風格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的大宅 由 John Ruski...








在Woodhouse的這場音樂會是生命中另一個特別的經驗!
Woodhouse位於倫敦外圍的Surrey高級住宅區,
是一棟十九世紀工藝主義風格(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的大宅
由John Ruskin開始的工藝主義風格, 講究藝術是生活的
一部份 - Art as a way of Life!
相信人人都能以藝術創造每一天的生活,
所以居家擺設有許多是手工藝品,
且強調居住與大自然的融合,
所以通常都有很大的窗, 似乎是要邀請大自然到家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