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教堂的韓德爾管風琴 a Concert under Handel’s Organ

在倫敦的一座十二世紀古老教堂裡演出,讓我又一次領會了「歷史」的無價。 雖然十分喜愛在現代的演奏廳裡,享受與好琴的對話,但是在古教堂或古蹟裡的演出,那份悸動與洗滌,是現代建築所無法給予的。 剛踏入聖薩普理克(St. Sepulchre)教堂,音樂總監就跟...

在倫敦的一座十二世紀古老教堂裡演出,讓我又一次領會了「歷史」的無價。

雖然十分喜愛在現代的演奏廳裡,享受與好琴的對話,但是在古教堂或古蹟裡的演出,那份悸動與洗滌,是現代建築所無法給予的。

剛踏入聖薩普理克(St. Sepulchre)教堂,音樂總監就跟我介紹它的歷史:它被稱為「音樂家的教堂」,因為許多音樂家都曾在此聚會、演出,甚至葬在這裡。他並告訴我,教堂每年努力籌資修復斑駁剝落的立柱與壁面、維修管風琴……等等,就是要讓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傳承下去。其實每年龐大的修繕費用,根本可以興建一座座現代化的音樂場館了!

但我總是深信:「歷史是蓋不出來的,正如人的氣質是再多的整形也無法添加的!」這些需要長時間淬鍊方能細細品味的美感,不正是古典音樂之所以讓人雋永的內涵?歲月的淬鍊是無價的,所以古典音樂歷久不衰!

音樂會中,我邊彈奏著,邊仰望上方那臺韓德爾與孟德爾頌曾彈奏過的美麗的管風琴。指尖下的音樂,穿越拱廊、通過柱式到達聖殿的最高點,再迴旋至耳邊震盪共鳴。我似乎接受了一場洗禮,如同一個祈禱,那是韓德爾、孟德爾頌與許多其他音樂家也曾經歷過的音樂祈禱……。

但願這一切,隨著時間的堆積,也將為聖薩普里克教堂,寫下新的歷史篇章。 


With dear Italian friend, Sonia




~音樂會外一筆~
剛踏入美麗的聖殿中,音樂總監先帶我到「音樂家休息室」去換禮服。我一進去,愣了一下,然後就跟「地上的大家」打招呼──腳下每一塊年邁的大理石,裡面都葬著一具不朽的音樂魂,他們的墓誌銘清晰可見。我踏在眾生靈上,虔敬的換上禮服,然後,立刻返回舞臺。好一段奇特的「音樂魂交流」時光!


倫敦韓德爾管風琴教堂獨奏,蕭泰然老師作品:〈台灣清明古調〉&〈I Love Taiwan〉)

, , ,   0 

You Might Also Lik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